他,曾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少年,却因一次偶然立志要成为救死扶伤的良医。
他,坚持躬耕医学30余年,历经风雨,尝遍苦辣,却依然心怀梦想,砥砺前行。
他,挽救超过3000位重症患者的生命,始终坚守一线岗位,只为让更多人收获健康与希望。
【一次抢救 坚定了当医生的梦】
高二那年,有一天,同村的一位爷爷在干农活的时候突然晕倒在地,当时的宋友恩正好在附近和朋友们一起玩,看到爷爷晕倒,连忙跑到他的身边,并招呼着朋友们赶紧过来,那时候还没有手机,不能求助大人,也不能拨打120,几人商量之后,决定一起把爷爷抬到两公里外的医院,当时雨下的很大,路非常泥泞,他们四个人,冒着风雨足足走了快半小时才到医院,所幸,爷爷经过抢救,在病房住了三天成功出院。
出院后,爷爷和家属特地找到他们几个人,不停地表达着自己的感激:“多亏了你们几个孩子及时送我去医院,我现在才能安然无恙的站在这里,不然后果真的不堪设想,你们都是很棒的孩子。”
这件事给宋友恩带来了很大的影响,从那之后他便买了一本医学类的书籍开始自学,立志要考上医学院校,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。
1987年,宋友恩如愿以偿,考进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临床医疗专业,毕业后,宋友恩多次前往国内多家知名医院进修学习,积极参与国内学术会议与培训,在呼吸、心血管疾病方面深入研究,他说:“当医生,最重要的就是学习,医学知识更新很快,只有不断提升自己,才不会辜负患者对你的信任。”
【30年来 始终坚守一线】
从毕业到现在,宋友恩投身到医学事业已有三十多年,每年宋友恩都要抢救四五十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,至今已累计抢救超过3000例危急重症患者。
这么多年,他始终坚守一线,见过各种各样的急危重症患者,其中有一个呼吸、心跳骤停,抢救2小时后“复活”的患儿让他印象深刻。
当时是晚饭后,奶奶带着2岁半的小孙子出门玩耍,这时候经过一棵树,小孩子便伸手碰了下树叶,结果没想到树上居然有一条竹叶青,孩子就这样被咬了一口,没几分钟就出现了持续性的呕吐,把他的奶奶吓坏了,连忙带着孩子送到医院抢救。
在这期间,孩子由于不停呕吐,导致呕吐物进入肺部,随后引发窒息、呼吸、心跳骤停,孩子哭闹的声音逐渐变小直至消失,症状越来越严重,随时会有生命危险。
宋友恩和团队在第一时间就把孩子推到抢救室,边心肺复苏边持续不断地进行吸引,从孩子的口腔及鼻腔内吸出大量紫菜样食物,室内医生下达口头医嘱及护士复述医嘱的抢救声、仪器“滴滴滴”的机械音与室外死一般寂静的走廊形成鲜明的对比,整个抢救过程持续了两个多小时,终于,他们听到孩子“哇”的一声哭声,他知道,孩子得救了。刹那间,满足感、幸福感涌上心头,宋友恩品尝到了作为医生最美好的滋味。
【援疆回来后 继续前往川藏支援】
这么多年,为了争分夺秒地与死神抢时间,宋友恩的手机从不设静音、不关机,只要有抢救,无论元旦、春节,刮风、雨雪,任何时候,他都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抢救现场。
2009年7月初,新疆和田地区发生7.5事件,也称动乱,当时的宋友恩因为在武警部队医院,因此他主动参与一行75人援疆医疗队,在7月10日前往和田地区参加部队维稳工作,为警民提供医疗支持与帮助,援疆时间长达一年零四个月,虽然在边疆日子艰苦,但他从不后悔,为守护国家安全,人民的安康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。
从新疆回来后没几年,2013年,宋友恩又被任命为援藏医疗小分队队长,跟随部队一起前往四川阿坝地区为部队和藏民提供医疗保障,当时最困难的就是官兵由于高原反应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,包括高原适应性高血压、高原急性肺水肿,高原失眠症等,但大家并没放弃,克服种种困难,努力为部队官兵和当地藏民提供医疗服务,在四川坚持了近一年才回来。
宋友恩说,正是因为这些丰富的经历,才能让他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,更好地认清所处的医疗环境,更好地去为病人服务。
【当医生 我从未后悔过】
2019年9月,宋友恩加入福州国德医院,这两年来,他组建了一支专业成熟的医疗团队,带着大家从无到有,从最开始只有35个病人,到现在有几百个病人,每天他都会提前15分钟到医院,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。
在他看来,老年医学科更像一个综合学科,大部分老年人都一体多病,病情复杂,并发症多,时常有突发情况发生,他们需要与其他科室医生一同探讨病人的评估、治疗、康复等,在共同配合下,把病人从死神手中抢回来。
“做一名医生,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和学习,要对自己的职业充满激情,虽然会累、会很辛苦,但是我从未后悔过当一名医生。”在宋友恩心中,成为一名医生不难,重要的是要在医学道路上不断精研、不断探索,始终怀惴着敬业精神,用认真和专业书写医者情怀,这样才能造福更多患者。